德國面臨人口結構老化及養老津貼制度失衡挑戰
依據德國之聲報導,甫於9月26日結束之國會大選,德國約8,320萬人口中,具投票資格之選民約6,040萬人,較前次大選減少130萬人,且超過一半選民年齡在50歲以上。聯邦經能部諮詢委員警示,德國將自2025年起面臨人口失衡、區域發展不均、退休金機制失衡等挑戰,綜整重點如次:
一、德國人口出生率自1964年達顛峰後,數十年以來一直是全球出生率偏低的後段班。德國人口於2010年代穩步上升,並達2019年8,320萬人口新高,主要係接納來自南歐與東歐移民之結果(平均每年約有40萬移民)。惟戰後嬰兒潮世代正準備退休,於2000年,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中(20至65歲),60歲以上人口占26.5%;至2025年,該比例將飆升至41.4%。未來10年,德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超過400萬,在OECD國家中,僅日本與義大利人口老化問題較德國嚴重。
二、東西德統一30年來,由於德西地區經濟發展、工作條件較德東地區優渥,東德5邦人口淨移出達到174萬,且人口平均年齡均超過原德西11邦,顯示人口結構與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續加劇區域經濟發展不均。
三、人口老化亦將帶來公共養老津貼失衡問題,據統計,2007年以來,德國領取養老津貼人口增加超過100萬人、累計至2,100萬人以上,占總人口四分之一。聯邦預算每年需籌撥約1,000億歐元維持養老津貼機制,占總支出30%以上。已有80%德國人認為,國家養老津貼將不足以維持老年生活。
四、儘管德國已緩步提升退休年齡至67歲,專家仍建議新任聯邦政府須採取更積極措施,防止人口問題惡化,解決方案包括:仿效丹麥,將退休年齡與國民平均壽命掛勾、提高退休金養老津貼提撥比例(目前為總工資18.6%)、降低退休金占現有收入比例至44%(目前為48%)等。
由於上開改革方案可能面臨高齡選民大幅反彈,新任聯邦政府是否可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勢必成為各界關注焦點。(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附註: | |
---|---|
註1: | 基金績效計算皆有考慮配息,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
註2: |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
註3: |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
註4: |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
註5: | 境內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
註6: |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
註7: |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