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投信 - 中國重量級人物喊話穩市場 陸股底部已現
2022/03/25

上週中國國務院總理劉鶴主持金融委會議,釋放托底訊號,投資人信心回穩。從316日會議召開後,上證指數連續上漲六個交易日。統一強漢基金經理人林鴻益指出,上證指數近日脫離谷底的強勢上攻,與2018年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有美國升息及美中貿易戰衝擊,陸股一路走低,卻在劉鶴召開金融委會議穩定信心後,扭轉了跌勢,上證指數啟動新一輪漲勢,波段漲幅近34%。這次陸股是否有機會再複製當年的政策托底走勢,值得觀察留意。

林鴻益表示,中國兩會定調今年GDP成長目標為5.5%,為了達到這個高標準,可預期未來勢必要有更多的財政措施持續推出,加上先前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貨幣政策已走向寬鬆,降息、降準的效益,也會開始傳導在實體經濟顯現,陸股本益比具低基期優勢,此時的中國股市處於一個更容易上漲的位置。

雖然俄烏戰事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各國面臨高漲的通膨壓力,但中國政府多次強調會穩定能源及糧食市場,並且透過各種政策工具齊下,掌控物價的能力強,預計通膨壓力將比歐美國家較輕,對企業獲利的侵蝕也相對較小。同時在能源政策上,持續擴大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標擺脫對海外的依賴,長線有利於支撐經濟向上。

而始終困擾資本市場的美中摩擦,於這次劉鶴再度主持金融委會議後,也得到化解,他強調美中雙方溝通沒問題,解除了中概股集體下市危機。這場會議不僅特別針對市場關注的主要問題給出正面且明確的回應,中國各監管單位與金融機構也紛紛響應,祭出各種利多政策助攻。例如證監會表示將鼓勵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銀保監會承諾盡速讓科技巨頭的監管政策告一段落,央行也表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寬鬆貨幣政策,保持新增貸款適度增長。

由於全球資本市場最恐慌時期已過,中國情勢也正在好轉,下半年有機會倒吃甘蔗。政策托底配合當前的低本益比,中國股市具備令人期待的投資潛力,投資人可以把握築底階段,分批進場卡位,把握未來反彈行情。

近年上證指數走勢

2018年底上證指數先後形成政策底及市場底後,開啟強勁修復行情。如今上證指數在劉鶴代表官方表態後,股市政策底也逐漸浮現。

資料來源:彭博,統計至2022.03.22

附註:
註1: 績效計算為原幣別報酬,且皆有考慮配息情況。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註2: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海外市場指數類型基金,以交易日當天收盤價為淨值參考價;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註3: 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總代理人網站查閱。
註4: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註5: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註6: 標示"(已撤銷核備)"及"(未申報生效)"之基金資料僅提供原有投資者參考,以供其做買回、轉換或繼續持有之決定;「已撤銷核備」為在台灣已下架(停售)的基金;「未申報生效」為未於法規規定之時效內向金管會辦理申報生效作業之境外基金。
註7: 基金B股在贖回時,基金公司將依持有期間長短收取不同比率之遞延申購手續費,該費用將自贖回總額中扣除;另各基金公司需收取一定比率之分銷費用,將反映於每日基金淨值中,投資人無需額外支付。
註8: 境外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註9: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註10: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