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電子錢包將取代信用卡,成新加坡主要網上付款方式
一、 根據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FIS本(2023)年4月12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支付報告」顯示,電子錢包在各種購物管道的使用率從2021年的29%,成長至去(2022)年的32%;去年在銷售點(point-of-sale)使用電子錢包付款比率達18%,較2021年的13%高,成長最快。
二、 目前,信用卡仍然是星國消費者的主要付款方式,去年在電商平臺各類付款方式當中,信用卡支付的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42%;簽帳卡(debit card)則佔11%。在銷售點用信用卡付款的交易額佔總額的36%;簽帳卡佔21%。報告預測,至2026年電子錢包付款方式使用比率將佔星國網上付款的40%,高於信用卡的36%;電子錢包在銷售點的交易額將在2022年至2026年大幅增長101%,成為星國消費者主要支付方式。
三、 前揭報告針對全球40個市場的現金與未來付款趨勢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全球消費者的支付方式開始轉換到替換付款方式,如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及電子錢包。BNPL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始受歡迎,預計至2026年,電子商務BNPL的交易額將成長超過一倍至10億美元(約13.3億星幣)。
四、 FIS轄下Worldpay副總裁司徒淑怡表示,電子錢包受歡迎是因為它非常方便及使用簡單。目前使用信用卡的民眾仍佔多數,因為信用卡給予許多優惠與回扣,倘電子錢包亦推出獎勵措施,使用率將攀升。此外,可提供一系列的商務與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加強電子錢包之間的連通,即能讓電子錢包成為強大的支付工具。(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附註: | |
---|---|
註1: | 績效計算為原幣別報酬,且皆有考慮配息情況。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
註2: |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海外市場指數類型基金,以交易日當天收盤價為淨值參考價;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
註3: | 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總代理人網站查閱。 |
註4: | 上述銷售費用僅供參考,實際費率以各銷售機構為主。 |
註5: | 上述短線交易規定資料僅供參考,實際規定應以基金公開說明書為主。 |
註6: | 標示"(已撤銷核備)"及"(未申報生效)"之基金資料僅提供原有投資者參考,以供其做買回、轉換或繼續持有之決定;「已撤銷核備」為在台灣已下架(停售)的基金;「未申報生效」為未於法規規定之時效內向金管會辦理申報生效作業之境外基金。 |
註7: | 基金B股在贖回時,基金公司將依持有期間長短收取不同比率之遞延申購手續費,該費用將自贖回總額中扣除;另各基金公司需收取一定比率之分銷費用,將反映於每日基金淨值中,投資人無需額外支付。 |
註8: | 境外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
註9: | 依金管會規定基金投資大陸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不得超過本基金資產淨值之10%,當該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
註10: | 上述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嘉實資訊自當盡力提供正確訊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